初中物理的熱有什么屬性(初中物理熱學概念)
1. 初中物理熱學概念
1.
物質由分子組成,分子間有空隙,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
2.
刻度尺讀數需要讀到分度值下一位
3.
誤差不是錯誤,誤差不可避免,錯誤可以避免
4.
使用刻度尺測量時可以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
2. 初中物理熱學概念大全
熱力學定律,是描述物理學中熱學規(guī)律的定律,包括熱力學第零定律、熱力學第一定律、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熱力學第三定律。
其中熱力學第零定律又稱為熱平衡定律,這是因為熱力學第一、第二定律發(fā)現后才認識到這一規(guī)律的重要性;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與轉換定律在熱現象中的應用;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多種表述,也叫熵增加原理
3. 物理初中熱學知識點總結
熱學的研究對象是某一個具有大量微粒的宏觀體系,其狀態(tài)需要用統(tǒng)計平均的思想,建立相應的態(tài)函數來描述。
這與力學中用力學量和運動量來描述單個物體(最多幾個質點組)的運動狀態(tài),確實有很大不同。
熱學主要是通過研究這些宏觀狀態(tài)函數之間的關系來得到體系的宏觀性質。
學習的重點是理想氣體在不同過程中各個參量的變化,以及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理解。
關于前者,需要一點微積分的知識,關系倒來倒去確實比較反鎖無聊,建議學過高數后再重看這部分,分清變量與不變量,就會有新的發(fā)現,所有本來需要背的公式都可以現推,且一點都不繁瑣。
關于后一點,明確理解熵的概念是關鍵,它是表征體系演化方向的一個物理量,目前為止所有物理理論中只有熱力學第二定律有方向的規(guī)定(其他所有理論,包括當代各種弦理論,都可以進行時間反演,并且形式不變)!這是熱力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最顯著之處。
4. 初中物理熱學概念是什么
熱力學作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,是研究物質的熱運動、性質及其規(guī)律的學科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(yè)生產實踐中到處充滿了熱力學定律應用的實例。熱力學是理工科,比如物理、化學、工程等學科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,是機械、化工、航空、環(huán)境、材料等工程專業(yè)的必修課。
而熱力學基本原理包括了熱力學第一定律,熱力學第二定律和一些基本概念,如熵,焓等狀態(tài)。
5. 初中物理熱學部分
初三物理比熱能不是最難的。比熱容只要把定義理解了,并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,那么比熱容就不是難題了。學習比熱容重點理解水的比熱容最大,要會利用這一性質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。還有就是能熟練應用吸熱放熱的計算公式,解決吸放熱的問題。
6. 初中物理熱學知識點和考點
騰大教育為大家總結了物理中力和運動知識點,大家可以參照復習:
1.牛頓第一定律: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,總保持靜止狀態(tài)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(tài)。(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,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,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)。
2.慣性:物體保持運動狀態(tài)不變的性質叫慣性。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。
3.物體平衡狀態(tài):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,如果保持靜止狀態(tài)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(tài),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。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(tài)時,就叫做二力平衡。
4.二力平衡的條件: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,如果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、并且在同一直線上,則這兩個力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。
5.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(tài)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(tài)。
簡單機械和功知識歸納
1.杠桿: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。
2.什么是支點、動力、阻力、動力臂、阻力臂?
(1)支點:杠桿繞著轉動的點(o)
(2)動力:使杠桿轉動的力(F1)
(3)阻力:阻礙杠桿轉動的力(F2)
(4)動力臂: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(L1)
(5)阻力臂: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(L2)
3.杠桿平衡的條件:動力×動力臂=阻力×阻力臂.或寫作:F1L1=F2L2 或寫成 。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(fā)現的杠桿原理。
4.三種杠桿:
(1)省力杠桿:L1>L2,平衡時F1<f2。特點是省力,但費距離。(如剪鐵剪刀,鍘刀,起子)< span=""></f2。特點是省力,但費距離。(如剪鐵剪刀,鍘刀,起子)<>
(2)費力杠桿:L1F2。特點是費力,但省距離。(如釣魚杠,理發(fā)剪刀等)
(3)等臂杠桿:L1=L2,平衡時F1=F2。特點是既不省力,也不費力。(如:天平)
5.定滑輪特點:不省力,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。(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)
6.動滑輪特點:省一半力,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,要費距離.(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)
7.滑輪組:使用滑輪組時,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,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。
1.功的兩個必要因素: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;二 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。
2.功的計算:功(W)等于力(F)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 通過的距離(s)的乘積。(功=力×距離)
3. 功的公式:W=Fs;單位:W→焦;F→牛頓;s→米。(1焦=1?!っ?。
4.功的原理:使用機械時,人們所做的功,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,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。
5.斜面:FL=Gh 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,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。(螺絲、盤山公路也是斜面)
6.機械效率: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。
計算公式:P有/W=η
7.功率(P):單位時間(t)里完成的功(W),叫功率。
計算公式:。單位:P→瓦特;W→焦;t→秒。(1瓦=1焦/秒。1千瓦=1000瓦)
機械能和內能知識歸納
1.一個物體能夠做功,這個物體就具有能(能量)。
2.動能: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。
3.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,質量越大,動能就越大。
4.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。
5.重力勢能: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。
6.物體質量越大,被舉得越高,重力勢能就越大。
7.彈性勢能:物體由于發(fā)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。
8.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,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。
9.機械能:動能和勢能的統(tǒng)稱。(機械能=動能+勢能)單位是:焦耳
10.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。
方式有:動能 重力勢能;動能 彈性勢能。
11.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。
1.內能: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(guī)則運動的動能 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。(內能也稱熱能)
2.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:物體的溫度越高,分子運動速度越快,內能就越大。
3.熱運動: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(guī)則運動。
4.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:做功和熱傳遞,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。
5.物體對外做功,物體的內能減小;
外界對物體做功,物體的內能增大。
6.物體吸收熱量,當溫度升高時,物體內能增大;
物體放出熱量,當溫度降低時,物體內能減小。
7.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:焦耳。
8.熱量(Q):在熱傳遞過程中,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。(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)
9.比熱(c ):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(或降低)1℃,吸收(或放出)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。
10.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,它不隨物質的體積、質量、形狀、位置、溫度的改變而改變,只要物質相同,比熱就相同。
11.比熱的單位是:焦耳/(千克·℃),讀作:焦耳每千克攝氏度。
12.水的比熱是:C=4.2×103焦耳/(千克·℃),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: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(或降低)1℃時,吸收(或放出)的熱量是4.2×103焦耳。
7. 初中物理熱學包括哪些內容
熱力學公式:
1、熱容公式:Q=cmΔT
2、熱傳導公式:Q=kA(ΔT/L)
3、熱壓公式:P = kQ/V
4、熵守恒公式:ΔS = ΔQ/T
5、熱量守恒公式:Q1 + Q2 = Q3 + Q4
6、熱工學變換公式:dU = dQ - PdV
7、散熱公式:Q = σAT4
8、Carnot 循環(huán)效率公式:η = (T2-T1)/T2
8. 初中物理熱學知識點總結及公式大全
初中物理公式
1、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:
求速度:v=s/t
求路程:s=vt
求時間:t=s/v
2、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:v=s/t
3、物體的物重與質量的關系:G=mg
(g=9.8N/kg)
4、密度的定義式
求物質的密度:ρ=m/V
求物質的質量:m=ρV
求物質的體積:V=m/ρ
4、壓強的計算。
定義式:p=F/S(物質處于任何狀態(tài)下都能適用)
液體壓強:p=ρgh(h為深度)
求壓力:F=pS
求受力面積:S=F/p
5、浮力的計算
稱量法:F浮=G—F
公式法:F浮=G排=ρ排V排g
漂浮法:F浮=G物(V排<V物)
懸浮法:F浮=G物(V排=V物)
6、杠桿平衡條件:F1L1=F2L2
7、功的定義式:W=Fs
8、功率定義式:P=W/t
對于勻速直線運動情況來說:P=Fv
(F為動力)
9、機械效率:η=W有用/W總
對于提升物體來說:
W有用=Gh(h為高度)
W總=Fs
10、斜面公式:FL=Gh
11、物體溫度變化時的吸熱放熱情況
Q吸=cmΔt
(Δt=t-t0)
Q放=cmΔt
(Δt=t0-t)
12、燃料燃燒放出熱量的計算:Q放=qm
13、熱平衡方程:Q吸=Q放
14、熱機效率:η=W有用/
Q放
(
Q放=qm)
15、電流定義式:I=Q/t
(
Q為電量,單位是庫侖
)
16、歐姆定律:I=U/R
變形求電壓:U=IR
變形求電阻:R=U/I
17、串聯電路的特點:(以兩純電阻式用電器串聯為例)
電壓的關系:U=U1+U2
電流的關系:I=I1=I2
電阻的關系:R=R1+R2
18、并聯電路的特點:(以兩純電阻式用電器并聯為例)
電壓的關系:U=U1=U2
電流的關系:I=I1+I2
電阻的關系:1/R=1/R1+1/R2
19、電功的計算:W=UIt
20、電功率的定義式:P=W/t
常用公式:P=UI
21、焦耳定律:Q放=I2Rt
對于純電阻電路而言:Q放=I2Rt
=U2t/R=UIt=Pt=UQ=W
9. 初中物理熱學概念總結
初中物理每個字母代表含義
物理量(單位)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速度V(m/S) v= S /t (S::路程; t::時間 )
重力G(N) G=mg (m:質量;g:9.8N/kg)
密度ρ(kg/m3) ρ= m/V:體積 (m:質量;V:體積)
浮力F浮=G排=m排g=ρ液gV排 (G排:排開液體的重力;m排:排開液體的質量;ρ液:液體的密度;V排:排開液體的體積,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)
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= F2L2( F1:動力 L1:動力臂 F2:阻力 L2:阻力臂 )定滑輪 F=G物 S=h (F: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;G物:物體的重力;S: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;h:物體升高的距離 )
動滑輪 F= (G物+G輪)S=2 h (G物:物體的重力;G輪:動滑輪的重力 )
功W(J) W=Fs (F:力 ;s: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)
功率P(w) P= W/t (W:功 t:時間 )
壓強p(Pa) P= F/S(F:壓力S:受力面積 )
液體壓強p(Pa) P=ρgh (ρ:液體的密度;h:深度(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)
熱量Q(J) Q=cm△t (c:物質的比熱容 m:質量;△t:溫度的變化值 )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(J)
串聯電路:電流I(A) I=I1=I2=…… (電流處處相等)電壓U(V) U=U1+U2+…… (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)電阻R(Ω) R=R1+R2+……
并聯電路:電流I(A) I=I1+I2+…… (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(分流)電壓U(V) U=U1=U2=……電阻R(Ω) 1/R=1/R1+1/R2+……
歐姆定律 I=U/R (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,與電阻成反比)
電流定義式 I= Q/t (Q:電荷量(庫侖);t:時間(S)
電功W(J) W=UIt=Pt (U:電壓 I:電流 t:時間 P:電功率 )
電功率 P=UI
10. 物理初中熱學知識
因為世上所有熱能都是振動產生的
11. 初中物理熱學知識結構圖
熱物理學概述
研究的是熱運動(宏觀物體中大量微觀粒子的無規(guī)運動。物體的各種宏觀性質,例如物體的力學性質、電磁性質和化學性質等均受熱運動的影響)的規(guī)律及其對物質宏觀性質的影響,以及與物質其他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相互轉化規(guī)律。
理論基礎:
● 熱力學(宏觀理論)
基本研究方法:熱力學以基本規(guī)律(第一定律、第二定律等)為基礎,應用數學方法,通過邏輯推理和演繹,得出有關物質各種宏觀性質之間的關系,以及宏觀物理過程進行的方向和限度等方面的結論。
熱力學定律的普適性: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。
● 統(tǒng)計物理學(微觀理論)
基本研究方法:認為物質的宏觀性質是大量微觀粒子運動的集體表現,而宏觀量是微觀量的統(tǒng)計平均值。
特點: 闡明了熱力學定律的統(tǒng)計意義
理論結果也往往是近似的。
● 熱力學方法與統(tǒng)計物理學方法的相互結合和滲透
強推





